統一超持續擴大展店,全聯決戰數位轉型!台灣零售版圖爭霸,未來勝出關鍵是?
去年 7 月 13 日,公平交易委員會決議附加 7 項附帶條件,通過全聯福利中心擬取得大潤發公司 95.97% 股份之結合案;不到一周,19 日統一及統一超發布重大訊息,宣布將以 290 億元,買下法商台灣家樂福 60% 的股權,分別持有 70% 及 30% 的股份。
便利商店滿足個人需求,追求購物方便性
依據商研院《2022 商業服務業年鑑》統計,我國綜合商品零售業家數從 2017 年 3 萬 514 家,2021 年增加到 3 萬 4926 家;2021 年各細業別的銷售額占比由大至小,分別為連鎖式便利商店 (30.72%)、百貨公司(26.63%)、超級市場(23.92%)、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 (9.61%)及零售式量販業(9.12%)。連鎖式便利商店業已坐穩綜合商品零售業的龍頭寶座。
便利商店業主打的是滿足「個人」需求的消費型態。成長策略主要是 增加來客數 及 提高客單價 ,因此可以看到十字路口或同一條路上,開設不同品牌,甚至是相同品牌的便利商店。其中,統一超商是採取大量展店來提高涵蓋率,擴展規模經濟。正常情況下,決定展店家數愈多,門店家數愈多,門店涵蓋率就愈高,民眾購物方便程度就愈高,門店營業額就會提升,進而分食或影響到競爭對手。
第二個策略是多元商品決策,當商品多元化與差異化愈高,商品需求涵蓋率愈高,對民眾生活需求滿足程度也愈高,門店營業額就會提升,同樣也會分食或影響到競爭對手。
圖/經理人
參考歷年設立家數的情況(圖一),可發現近 5 年來統一超商積極拓展門市,2022 年 7 月在台南開出亞洲第 1 萬家門市,2025 年有望在台灣達到 7000 家門市的目標。
圖/經理人
超市與量販瞄準家庭客,拉高生鮮品項數
超市及量販業主要是滿足「家庭」需求的消費型態,門店開設的地點必須接近民眾生活圈,例如社區及住宅大樓。考量地點取得不易,全聯透過購併擴展市場規模,包括 2004 年購併楊聯社與善美的超市、2006 年承接台北農產超市、2014 年收購部分全買生鮮超市、2015 年購併松青超市,以及 2022 年最受關注的大潤發併購案等。
購併家數愈多,門店涵蓋率就愈高,民眾購物方便程度也愈高,營業額就會增加。過去 10 年間,全聯福利中心新開設門市家數統計,占整體 1 萬 151 家的 59.4%,超市規模已位居全國之冠。
在商品決策方面,當全聯從主打乾貨的品項,延伸到生鮮商品的品項愈多,商品範疇與差異就愈大,商品需求涵蓋率就愈高,家庭生活需求滿足程度就愈高,門店營業額就會提升,同樣也會分食或影響到競爭對手(甚至是超商的業績)。
為了跟上數位轉型的腳步,解決消費者結帳時間長的問題,全聯於 2019 年推出 PX Pay 的支付服務,轉換家庭會員卡(實體卡片)戶成為個人會員卡戶(虛擬卡片)。同年則推出 PXGo!的電商服務,並於 2020 年轉型為實體電商。 圖/經理人
全聯預期會以「數據為中心,數位化優先」為基礎,加快電子商務發展、增加數據應用、零售金融服務與線下數位化轉型,以增加單店營收作為發展策略。統一超則積極展店,但加盟占比約 8~9 成,加盟主的經營與權益問題,是未來觀察重點。
回到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