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「脾胃」?
中醫學中的「脾胃」是指消化功能和能量代謝的基礎,同時也與人體的免疫力、氣血生成及運行、水液代謝等功能有關聯。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核心。脾臟負責消化、吸收食物,將其轉化為營養成分,並運輸到全身各處。胃則被視為食物的儲存和初步消化的器官。中醫認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身體能量和營養的供應。 脾胃在中醫理論中也與氣血生成和運行有關聯。脾胃對食物中的營養進行分解吸收,生成氣血,並將其運行到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,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。 此外,脾胃還提到水液代謝和排泄。中醫認為脾胃能夠調節水分代謝,包括吸收足夠的水分,同時將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,以維持體內的水平衡。 中醫學的「脾胃」並不僅是單純的消化器官,更是一個涵蓋了消化、營養代謝、氣血運行、水液代謝等多方面功能的綜合概念,因此中醫認為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」。
脾胃功能不好的影響:痰濕
簡單來說,所謂的「痰濕」,是指身體所產生的「廢棄物」。這些「廢棄物」除了是身體的代謝物,也包含了會造成體重增加的痰濕體質! 人體內過多的痰濕形成,可能導致人體內部的陰陽失衡,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態。 中醫界說,「肥人多痰濕」,意思是身體內長期堆積的痰濕會造成人便肥胖。除了會造成可見的腹部脂肪積聚和體態臃腫外,也會妨礙身體內部的氣血循環,並影響脾胃以及其他身體部位的功能,造成更多痰濕的產生,因此更嚴重的疾病,如糖尿病、心臟病以及癌症,也會發生。
消化與體重因素出外,痰濕的特徵包含:
- 身體部位腫脹: 容易出現腹部脹滿、四肢浮腫或肢體沉重感。特別是腹部周圍可能有過多的脂肪積聚。
- 皮膚問題: 容易出現皮膚油膩、青春痘、暗瘡、濕疹或其他慢性皮膚狀態。。
- 呼吸道問題: 可能會有過多的痰液,導致咳嗽、喉嚨不適、氣喘或呼吸不順。
- 情緒問題: 容易出現思緒不清、精神不振、情緒波動或焦慮等問題。
- 感覺疲憊: 常感到疲憊、沉重、無力或容易昏昏欲睡。
- 舌苔厚膩: 舌頭可能出現厚膩的舌苔,通常是白色或黃色。
如何在生活中改善痰濕體質?
改善痰濕體質需要綜合的調整,包括飲食和生活方式。以下是一些改善痰濕體質的建議:
- 飲食調整
- 清淡飲食:避免食用油膩、煎炸或過甜、過鹹的食物,以及含糖和高脂肪食品。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穀物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。 避免寒冷食物:減少生冷、生冰、生濕性的食物攝取,如冰品、生冷水果等。 適量攝取水分:適當的水分攝取有助於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,但避免過度飲水。
- 適量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、改善血液循環和淋巴排毒,但要避免過度疲勞和過度激烈的運動。
- 調整生活方式
- 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和規律的作息,有助於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和排除體內濕氣。 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情緒壓力,可以透過冥想、瑜珈、散步等方法舒緩壓力。
- 促進排濕
- 溫暖排汗:可以透過溫泉浴或適量運動排汗,促進體內濕氣的排除。 穴位按摩:一些特定穴位按摩可以幫助促進淋巴排毒、舒緩濕氣,但需由專業人士指導。
關於黃靖容醫師
黃靖容是中山大學附設醫院中西整合醫療科的主治醫師,擁有豐富的醫學背景和臨床經驗。她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,獲得醫學士學位後進入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,擔任中西整合醫療科的住院醫師。她曾赴韓國慶熙大學進行進修。她的專長包含心身調理、皮膚調理、內科以及婦科。
參考資源
延伸文章:
電池三哥加百裕3000天轉型記
黃靖容副總|帶領加百裕成功轉型
加百裕永續發展|黃靖容推動永續發展,共同建構綠色未來
回到上一頁